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16日在京说,我国残疾人事业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残疾人总体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在中国记协主办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新闻茶座上,张海迪介绍,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34%。自1988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尤其是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实施以来,残疾人的社会保障、社会服务、教育、就业、无障碍建设、平等参与、文化事业发展等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
张海迪说,目前,我国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普遍已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也已经开始探索建立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很多地方的残联还为残疾人实施了危房改造项目。自2009年开始实施的“阳光家园计划”约为60多万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
张海迪说,近五年来,残联继续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无障碍环境建设、盲人定向行走训练、辅助器具适配、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孤独症儿童康复等重点康复工程,一些残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
张海迪说,教育方面,近年来,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显著提高,高中阶段和高等特招规模不断扩大;就业方面,残联通过兴办福利企业、按比例分散安排残疾人就业、扶植和鼓励残疾人个体就业等,使城镇就业的残疾人有所增加。
张海迪在介绍残疾人工作成就的同时也指出,残疾人工作内容的繁杂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残疾人总体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残疾人事业城乡和区域发展很不平衡,残疾人在托养服务、婚姻问题、康复医疗、公平就业、无障碍设施管理等方面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障碍。残疾人工作是关乎千家万户的事业,残疾人工作应当深入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