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非遗文化传承与残疾人就业创业融合发展,近日,市残联联合非遗传承文创企业,成功举办“残疾人手工艺品技能培训班”。本次培训以满绣技艺为核心,通过“非遗+就业”的创新模式,帮助30名残疾人及家属掌握传统工艺,实现灵活就业,为我市文创产业注入新活力。

非遗技艺赋能,传统焕发新生
培训班以满绣为载体,委托辉南县拔尖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工艺导师授课,采用“理论+实操+文化浸润”三重教学模式。学员从零基础学习直线绣、回针绣等技法,并融入东北地域元素,创作出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文创产品。教学中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通过产品设计课程,推动传统满绣向现代文创商品转型,让非遗技艺在残疾人手中焕发新生。

灵活就业增收,织就幸福之路
培训班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合作+残疾人参与”市场化路径,形成“材料包配送+成品回收”居家创收模式。学员通过考核后可直接签约文创企业,制作的手工艺品可实现月增收1000-2000元。多名残疾人学员凭借精湛技艺成为企业签约手艺人,既实现经济增收,又为家庭减轻负担。

全链条服务,助力长效发展
市残联将进一步完善“非遗传承—技能提升—产品开发—市场对接”服务模式,打造特色文创品牌矩阵,推动残疾人非遗产品有序发展。此次培训不仅为残疾人开辟就业新路径,更通过满绣技艺的创造性转化,为东北文化标识塑造与残疾人新业态就业创业提供了参考模式。
初审:徐伟
复审:于淼
终审:姚银鹏